廉政宣传月|知荣耻,树新风
来源: 时间:2019.04.22
廉,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。古人很早就有“廉”的观念。廉政,主要是指握有一定政治权力的人们在物质利益方面的谦让和不苟取,它的反面是贪污腐败,贿赂聚敛等。
孔子提倡“有教无类”。他认为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”。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差不多的,只是由于后天所受的环境影响的不同,人与人之间才在道德水平,知识水平等方面产生了差距。因此,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的有效办法就是使每个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。人受过教育,增强了廉耻之心,道德修养有了较大提高,就会遵守礼法。
目前,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大转轨时期,人们的经济意识、自主意识、竞争意识都大大增强,但由于各种文化和思潮的磨擦、碰撞,价值观趋向多元化,党员干部一定要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,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,务必经受住权力、金钱、美色的种种诱惑,不断增强监督意识,始终做到防微杜渐,“警钟长鸣”,更好地为党和人民掌好权、用好权。
党员干部更要在行动上拒腐防变,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时,能够带头做好廉洁自律,用党规党纪约束言行。陈毅同志最憎恨假公济私的行为和自私自利的做法。一次他送父母回四川老家时,特意关照陪送的同志说:“直接将二位老人送到我妹妹家中,不要惊动省委;找普通民房住,不要向机关要房子;自己的事自己解决,不要向国家伸手。”陈毅同志的“三不要”,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为共产主义事业、为人民共和国忠心耿耿、出生入死却又两袖清风的老同志,这样的党员干部是我们所有人的表率。
世界观的改造是一个需要不断磨练的过程,个人思想境界的提高,也要不断地学习与自省。对于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活动,不但个人要积极参加和践行,还要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同事,知荣耻、树新风、促和谐,为民、务实、清廉,力求在思想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,在加强纪律、改进作风、推动工作上取得新的进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