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学习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家风】 “红色传家福”家风主题优秀作品展示(八)
来源: 时间:2021.10.11
续写红色文化 保卫碧水蓝天
(项目部 张贤)
成长是涓涓的小溪,等待千锤百炼后,拥入大海的怀抱;是含羞的花蕾,等待雨打风吹后,绽放美丽的花朵;是初生的稚鹰,等待披荆斩棘后,飞向湛蓝的穹苍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,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,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”。他多次强调,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。
周恩来同志十分重视家风建设,他没有子女,但对自己的亲属、晚辈提出比一般人更严格的要求,生前对亲属制定了十条家规: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,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去看看;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他,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,住宿费由他支付;一律到国务院机关食堂排队就餐,有工作的自付伙食费,没工作的由他代付;看戏以家属身份购票入场,不得享用招待券;不许请客送礼;不许动用公车;凡个人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,不要别人代劳,自我服务;生活要艰苦朴素;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他的关系,不要炫耀自己;不谋私利,不搞特殊化。他的故事始终激励着我。
我相信,对家风的探索、思考过程,是追寻精神源泉、提升思想认识的过程,是汲取奋进力量、鼓足勇气前行的过程。带上祖辈和父母的爱和叮嘱,我将走得更稳,走得更远。外公常常给我们讲他的奋斗,他说自己是一个放牛娃,一穷二白无依无靠,能成为一名村医,关键还是靠党的培养。他常常讲:红军长征为什么会取得胜利?是因为有一群怀着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”信念的中国共产党人,他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,坚持到底,最终取得胜利。父辈是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,兢兢业业一辈子,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了自己全部的青春,他始终教育我们干一行爱一行,做好自己就是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,如今我投身到生态环境治理事业之中,是机缘巧合,更多的也是“爱国、忠诚”家风的一种传承与延续。作为一名奋斗在生态治理攻坚战一线的基层年轻工作者,我很自豪自己能参与到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,我也会认真践行一代生态环境治理人的初心和使命,真正将生态环境治理铁军精神发扬到推进生态文明、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事业之中,让红色家风代代相传。孩子今年刚刚进入小学,就开始关注环境污染问题,并对生态环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大到国家层面的生态环保政策,小到自家小区的绿化养护与垃圾处理,他都极其关注。久而久之,环保理念和意识就在他的心里深深地扎了根,进而落实到环保行动上来了。暑假时,他积极参加社区环保志愿服务,不断了解并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,坚持跟随志愿服务队,担任环保知识宣讲员,将小区里的垃圾进行细分类,将可回收垃圾变成资源,促进资源的可循环再利用。他是小区的小名人,大家都知晓小区有个生态环保小能手。
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,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,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。注重家风培养,融骨肉亲情与爱国情感为一体,把爱家与爱国统一起来,将家庭绿色环保梦融入民族梦之中,把自己的奋斗梦融入中国梦中,在工作中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