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
联系我们
主题教育

红色传家福

红色传家福

【学习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家风】 “红色传家福”家风主题优秀作品展示(七)

来源: 时间:2021.10.10

让好家风蔚然成风

(综合部 杨静)

家是最小国,国是最大家。有国才有家,有家才有国。当下全党掀起学习百年党史的浪潮下,家才更有独到的意味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。家庭和睦社会安定,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,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。家风,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传承下来的一种为人处世规则,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家风好,则家道兴盛、和顺美满;家风差,则难免殃及子孙、贻害社会。毛泽东、周恩来、朱德、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高度重视家风,在矢志不渝、坚定不移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奋斗的实践中,从“齐家”做起,处处率先垂范,开创红色家风,成为全党全社会称颂的家风表率,为我党和中华民族留下了立家、持家、传家的宝贵财富。

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,家风不仅是民风社会的组成要素,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春秋时期,老子的《道德经》教给人修道的方法,德是基础,道是德的升华。没有德的基础,为人处世、治家、治国,都可能失败,所以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影响重大,更是社会之风的基础。

厚德、节俭、勤劳都是家风不同的精神内涵,注重家风,更是注重道德品质。厚德是压舱石。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十分注重家风培养,体现了高风亮节,为我们党员干部树立了典范。毛泽东在家风上坚持的三条原则“恋亲不为亲徇私,念旧不为旧谋利,济亲不为亲撑腰”,就是典范。厚德就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、家教,成为家风的重中之重。

节俭是聚宝盆。在我们党的历史上,始终倡导并践行勤俭节约、艰苦奋斗的理念。在我们家的家族史上,也是同样。不能剩饭、不能丢弃还能使用的物品、回收废旧报纸等行为都是祖辈留下的叮咛。

勤劳是摇钱树。鸟美在羽毛,人美在勤劳。勤劳是人的宝贵财富,勤劳可以锻炼出你的智慧、毅力、信心、信任。从家务着手,因为你是家庭的一份子,所以要分担家务。这是父辈的言传身教,也是小学课本德智体美劳的基础。

人活一世,贵在知道自己从何而来,往何处去。看着爷爷精心编撰的家谱,祖祖辈辈分枝延续、繁衍生息,就像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,努力扎根,开枝散叶,顽强生长。一页页的家谱,一笔一划的字迹,是爷爷呕心沥血的杰作。在追溯家族历史的过程中,祖辈父辈的谆谆教诲让我明白了家风对于我的影响之重。在一代代祖辈生平事迹的记录中,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生命之根,很荣幸生长在这样一个家风淳朴的家庭中,这样的家庭给予了我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、智慧和力量。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,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。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,注重家庭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,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,促进家庭和睦,促进亲人相亲相爱,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,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,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、民族进步、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。后代受祖辈影响,从家风中学习,并以此作为自己处世的最初标准,并在自己的将来不断修正。

自古而今,家风建设都是为人做官的重要课题。《左传》所记载的卫庄公宠溺儿子州吁的故事令人警醒:州吁喜好武事,卫庄公不加禁止,卫国大夫石碏劝告其约束州吁的行为,“宠子”不等于“爱子”。但卫庄公不听,导致州吁恃宠而骄,日益骄奢淫逸,最终惹来杀身之祸。

很庆幸,我的家庭不是大富大贵,但踏实淳朴。祖辈和父辈的教诲也如和风细雨,润物细无声。我明白,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,也是一名共产党员,我有义务弘扬好家风,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,让诚信友善、文明和谐的家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上吹扬。 

 从现在开始,从每个人做起,从每个家庭开始,只要坚持有意识地积累和培植、践行,好家风定会蔚然成风,道德文明建设也会让整个社会整体收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