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学习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家风】 “红色传家福”家风主题优秀作品展示(三)
来源: 时间:2021.09.30
红色使命传承不朽
——读徐向前家书有感
(科研中心 王蓓)
青山无言抱丰碑,牢记使命赴新程。使命,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属性的探寻。对使命的追寻就是对自己的认同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科学家的使命是探究真理,学生的使命是学习知识,军人的使命是为国奉献,而红色使命则是我党再苦再累也坚持为国为民的精神。
革命时期,有无数为国为民的革命先烈,以身作则,传承红色使命,出生于山西五台县永安村的徐向前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位。
1948年3月到5月,为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,徐向前打响了临汾战役。在攻克临汾城时,部队大部分士兵是新招募的,而临汾城设防坚固,攻克极难。徐向前在此期间心里压力极大,焦虑万分,常常彻夜难眠。1948年5月,在大量伤亡和消耗之下,我军攻下临汾城。5月22日,徐向前在写给妻子的家书中写道:“我精神上之重负第一大包袱算已解除”。这位极具责任感的将军,完成了他的阶段性的红色使命。在战争最为艰难的时刻,徐向前将军仍然清醒地记着,自己是红四军的司令,身负首长和士兵的信任,肩负解放临汾的使命。在这种艰难的时刻,徐向前将军不因部队不够成熟而抛弃,不因临汾城设防坚固而推诿,不因任务艰巨而放弃。不论处于哪种境况,徐向前将军都牢牢记着自己的使命——攻下临汾城。
临汾攻克以后,晋南战役结束,部队休整。即使在部队休整期间,徐向前将军也不忘自己仍然肩负重要的使命。徐向前一边总结晋南战役的战斗经验,一边准备新的战役——晋中战役的工作。休整期间的工作比战斗时的工作更加繁忙。这样的繁忙带来的不仅是精神上的压力,还有身体上的压力。即使工作繁重,徐向前仍然把自己作为司令的使命放在第一位——攻下晋中。不管工作多么辛苦,不管身体多么疲倦,都不曾放下红色使命。
徐向前常说:“我是个穷司令。”徐向前出身贫寒,父亲是一个贫寒的秀才,母亲是普通的农村妇女。徐向前成为司令之后,依然保持了艰苦朴素的作风。每每出行,徐向前都带着一只白色的小木箱,做工极为粗糙,工作人员几次想要丢掉,却屡屡被徐向前阻止。1949年,徐向前解放了太原城。消息一出,家里亲戚闻风而来,提出让徐向前在生活方面给予帮助。徐向前说:“我是个空有虚名的穷司令!我们共产党都是为老百姓办事的,不能为自己。你们来了,只能住几天,我也没什么好吃的,我吃什么你们就吃什么。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们,东西都是公家的!”即使生活这么艰辛,但是徐向前依然不忘自己的红色使命,不忘自己是一名红四军战士。红四军的使命是解放群众,造福群众,是完成首长的任务,是带领部队走向胜利。拿公家财物给家人补贴生活,不仅违反了纪律,更是侮辱了自己的使命。红四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不拿公家一针一线。作为红四军的一员,徐向前牢牢记着自己的使命,身先士卒履行自己的使命。
生于山西,长于山西,我们之所以能够丰衣足食、安居乐业,与革命先烈不计个人得失地完成红色使命的历史紧密相关。我们今日生活幸福,国泰民安,一粥一饭都是革命先辈用肉体和鲜血换来的。美好生活来之不易。我们要牢记先辈的付出与牺牲,将革命先辈的红色使命代代传承。